医工互联

标题: BIOI最新速递 | 二维超声动态影像与静态影像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切面差异性 [打印本页]

作者: Good    时间: 2022-9-5 01:19
标题: BIOI最新速递 | 二维超声动态影像与静态影像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切面差异性
(, 下载次数: 7)


导读——

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而超声具有无创、无辐射、方便、经济的特点,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乳腺癌诊断方法之一。
主要内容
具备典 型超声特征的乳腺良、恶性病变可通过二维超声简单、准确地诊断。然而,大多数非典型病变的超声特征不同,操作者的探头方向不同,以及观察的切面不同,仅仅基于超声医师根据经验收集的静态图像来解释超声特征可能是不准确的。采用动态影像或许能克服静态影像诊断的缺点,提高诊断效能,但目前尚 缺乏对其诊断性能和一致性的量化评估研究。
近日,BIO Integration最新发表一篇Original Aarticle "Section Discrepancy an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Breast Lesions in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by Dynamic Videos versus Static Images" ,作者是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Dinghong Yang, Xiaoyun Xiao, Haohu Wang, Huan Wu, Wei Qin, Xiaofeng Guan, Qiongchao Jiang and Baoming Luo (罗葆明)。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乳房病变的静态影像和基于两个垂直平面的动态影像进行对比观察,探讨乳腺病灶二维超声检查中是否存在切面差异,以及分析基于乳腺病变动态影像和静态图像的二维超声诊断性能。
(, 下载次数: 8)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恶性病变还是良性病变,动态视频比静态图像更能清楚地描述导管的变化。在恶性病变中,与静态图像相比,动态视频对钙化和结构形态的检测更为灵敏。静态影像与动态影像对良性病变边缘的解释有显著差异。动态影像的诊断特异性高于静态影像。

作者认为,乳腺病变在二维超声检查中存在切面差异。基于动态影像的观察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病变特征,提高超声对不典型乳腺病变鉴别的特异性。此外,动态影像的诊断性能优于静态影像,也鼓励在开发相应人工智能辅助诊断(CAD)系统时采用动态影像,因为具有代表性和高质量超声图像的来源是CAD系统研究的前提。
(, 下载次数: 9)

图 乳腺纤维囊性疾病在不同超声切面上病灶分类诊断差异。A. 水平面上分类为BIRADS 4C;B. 矢状面上分类为BIRADS 3

引用方式:
Dinghong Yang, Xiaoyun Xiao, Haohu Wang, Huan Wu, Wei Qin, Xiaofeng Guan, Qiongchao Jiang and Baoming Luo. Section Discrepancy an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Breast Lesions in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by Dynamic Videos versus Static Images. BIO Integration 2021.
DOI: 10.15212/bioi-2021-0021
https://bio-integration.org/10-15212-bioi-2021-0021/
扫码可跳转阅读全文
BIOI现在开放征稿,您可以将您的文章通过以下网址提交https://mc04.manuscriptcentral.com/bioi

BIOI最新发表内容可在IngentaConnect平台(https://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cscript/bioi)及官方网(www.bio-integration.org上获取原文
FollowBIOIon Twitter
Twitter:@JournalBio
Facebook:
BIO Integration
ISSN2712-0074
eISSN2712-0082
关于 BIO Integration
BIO Integration是一本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的综合学术期刊,由南华大学陈智毅教授和浙江大学黄品同教授担任共同主编。BIO Integration与Compuscript国际出版集团合作,严格遵守双向匿名同行评议制度,旨在搭建一个高层次医、工、理学术交流平台,报道国内外生物医学领域具有突破性进展的研究成果、综述和观点,促进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生物医药及科技产业等相关领域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使不同学科思维在这个多学科交融的舞台上互为启迪,推动知识创新,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实现临床转化,带动产业化发展。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H08QVFJE05363Q89.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光临 医工互联 (https://www.yigongh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